01. 区间 DP 知识
区间 DP 知识
1. 区间动态规划简介
1.1 区间动态规划定义
区间动态规划:线性 DP 的一种,简称为「区间 DP」。以「区间长度」划分阶段,以两个坐标(区间的左、右端点)作为状态的维度。一个状态通常由被它包含且比它更小的区间状态转移而来。
区间 DP 的主要思想就是:先在小区间内得到最优解,再利用小区间的最优解合并,从而得到大区间的最优解,最终得到整个区间的最优解。
根据小区间向大区间转移情况的不同,常见的区间 DP 问题可以分为两种:
- 单个区间从中间向两侧更大区间转移的区间 DP 问题。比如从区间 转移到更大区间 。
- 多个(大于等于 个)小区间转移到大区间的区间 DP 问题。比如从区间 和区间 转移到区间 。
下面我们讲解一下这两种区间 DP 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。
1.2 区间 DP 问题的基本思路
1.2.1 第 1 种区间 DP 问题基本思路
从中间向两侧转移的区间 DP 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一般为:。
- 其中 表示为:区间 (即下标位置 到下标位置 上所有元素)上的最大价值。
- 表示为:从小区间转移到区间 的代价。
- 这里的 取决于题目是求最大值还是求最小值。
从中间向两侧转移的区间 DP 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如下:
- 枚举区间的起点;
- 枚举区间的终点;
- 根据状态转移方程计算从小区间转移到更大区间后的最优值。
对应代码如下:
for i in range(size - 1, -1, -1): # 枚举区间起点
for j in range(i + 1, size): # 枚举区间终点
# 状态转移方程,计算转移到更大区间后的最优值
dp[i][j] = max(dp[i + 1][j - 1], dp[i + 1][j], dp[i][j - 1]) + cost[i][j]
1.2.3 第 2 种区间 DP 问题基本思路
多个(大于等于 个)小区间转移到大区间的区间 DP 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一般为:。
- 其中状态 表示为:区间 (即下标位置 到下标位置 上所有元素)上的最大价值。
- 表示为:将两个区间 与 中的元素合并为区间 中的元素的代价。
- 这里的 取决于题目是求最大值还是求最小值。
多个小区间转移到大区间的区间 DP 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如下:
- 枚举区间长度;
- 枚举区间的起点,根据区间起点和区间长度得出区间终点;
- 枚举区间的分割点,根据状态转移方程计算合并区间后的最优值。
对应代码如下:
for l in range(1, n): # 枚举区间长度
for i in range(n): # 枚举区间起点
j = i + l - 1 # 根据起点和长度得到终点
if j >= n:
break
dp[i][j] = float('-inf') # 初始化 dp[i][j]
for k in range(i, j + 1): # 枚举区间分割点
# 状态转移方程,计算合并区间后的最优值
dp[i][j] = max(dp[i][j], dp[i][k] + dp[k + 1][j] + cost[i][j])
2. 区间 DP 问题的应用
下面我们根据几个例子来讲解一下区间 DP 问题的具体解题思路。
2.1 最长回文子序列
2.1.1 题目链接
2.1.2 题目大意
描述:给定一个字符串 。
要求:找出其中最长的回文子序列,并返回该序列的长度。
说明:
- 子序列:不改变剩余字符顺序的情况下,删除某些字符或者不删除任何字符形成的一个序列。
- 。
- 仅由小写英文字母组成。
示例:
- 示例 1:
输入:s = "bbbab"
输出:4
解释:一个可能的最长回文子序列为 "bbbb"。
- 示例 2:
输入:s = "cbbd"
输出:2
解释:一个可能的最长回文子序列为 "bb"。
2.1.3 解题思路
思路 1:动态规划
1. 划分阶段
按照区间长度进行阶段划分。
2. 定义状态
定义状态 表示为:字符串 在区间 范围内的最长回文子序列长度。
3. 状态转移方程
我们对区间 边界位置上的字符 与 进行分类讨论:
- 如果 ,则 为区间 范围内最长回文子序列长度 + ,即 。
- 如果 ,则 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,取其最大的一种:
- 加入 所能组成的最长回文子序列长度,即:。
- 加入 所能组成的最长回文子序列长度,即:。
则状态转移方程为:
4. 初始条件
- 单个字符的最长回文序列是 ,即 。
5. 最终结果
由于 依赖于 、、,所以我们应该按照从下到上、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遍历。
根据我们之前定义的状态, 表示为:字符串 在区间 范围内的最长回文子序列长度。所以最终结果为 。
思路 1:代码
class Solution:
def longestPalindromeSubseq(self, s: str) -> int:
size = len(s)
dp = [[0 for _ in range(size)] for _ in range(size)]
for i in range(size):
dp[i][i] = 1
for i in range(size - 1, -1, -1):
for j in range(i + 1, size):
if s[i] == s[j]:
dp[i][j] = dp[i + 1][j - 1] + 2
else:
dp[i][j] = max(dp[i + 1][j], dp[i][j - 1])
return dp[0][size - 1]
思路 1:复杂度分析
- 时间复杂度:,其中 为字符串 的长度。
- 空间复杂度:。
2.2 戳气球
2.2.1 题目链接
2.2.2 题目大意
描述:有 个气球,编号为 ,每个气球上都有一个数字,这些数字存在数组 中。现在开始戳破气球。其中戳破第 个气球,可以获得 枚硬币,这里的 和 代表和 相邻的两个气球的编号。如果 或 超出了数组的边界,那么就当它是一个数字为 的气球。
要求:求出能获得硬币的最大数量。
说明:
- 。
- 。
- 。
示例:
- 示例 1:
输入:nums = [3,1,5,8]
输出:167
解释:
nums = [3,1,5,8] --> [3,5,8] --> [3,8] --> [8] --> []
coins = 3*1*5 + 3*5*8 + 1*3*8 + 1*8*1 = 167
- 示例 2:
输入:nums = [1,5]
输出:10
解释:
nums = [1,5] --> [5] --> []
coins = 1*1*5 + 1*5*1 = 10
2.2.3 解题思路
思路 1:动态规划
根据题意,如果 或 超出了数组的边界,那么就当它是一个数字为 的气球。我们可以预先在 的首尾位置,添加两个数字为 的虚拟气球,这样变成了 个气球,气球对应编号也变为了 。
对应问题也变成了:给定 个气球,每个气球上有 个数字,代表气球上的硬币数量,当我们戳破气球 时,就能得到对应 枚硬币。现在要戳破 之间的所有气球(不包括编号 和编号 的气球),请问最多能获得多少枚硬币?
1. 划分阶段
按照区间长度进行阶段划分。
2. 定义状态
定义状态 表示为:戳破所有气球 与气球 之间的气球(不包含气球 和 气球 ),所能获取的最多硬币数。
3. 状态转移方程
假设气球 与气球 之间最后一个被戳破的气球编号为 。则 取决于由 作为分割点分割出的两个区间 与
上所能获取的最多硬币数 + 戳破气球 所能获得的硬币数,即状态转移方程为:
4. 初始条件
- 表示的是开区间,则 。而当 时,所能获得的硬币数为 ,即 。
5. 最终结果
根据我们之前定义的状态, 表示为:戳破所有气球 与气球 之间的气球(不包含气球 和 气球 ),所能获取的最多硬币数。所以最终结果为 。
思路 1:代码
class Solution:
def maxCoins(self, nums: List[int]) -> int:
size = len(nums)
arr = [0 for _ in range(size + 2)]
arr[0] = arr[size + 1] = 1
for i in range(1, size + 1):
arr[i] = nums[i - 1]
dp = [[0 for _ in range(size + 2)] for _ in range(size + 2)]
for l in range(3, size + 3):
for i in range(0, size + 2):
j = i + l - 1
if j >= size + 2:
break
for k in range(i + 1, j):
dp[i][j] = max(dp[i][j], dp[i][k] + dp[k][j] + arr[i] * arr[j] * arr[k])
return dp[0][size + 1]
思路 1:复杂度分析
- 时间复杂度:,其中 为气球数量。
- 空间复杂度:。
2.3 切棍子的最小成本
2.3.1 题目链接
2.3.2 题目大意
描述:给定一个整数 ,代表一根长度为 个单位的木根,木棍从 标记了若干位置。例如,长度为 的棍子可以标记如下:
再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,其中 表示需要将棍子切开的位置。
我们可以按照顺序完成切割,也可以根据需要更改切割顺序。
每次切割的成本都是当前要切割的棍子的长度,切棍子的总成本是所有次切割成本的总和。对棍子进行切割将会把一根木棍分成两根较小的木棍(这两根小木棍的长度和就是切割前木棍的长度)。
要求:返回切棍子的最小总成本。
说明:
- 。
- 。
- 。
- 数组中的所有整数都互不相同。
示例:
- 示例 1:
输入:n = 7, cuts = [1,3,4,5]
输出:16
解释:按 [1, 3, 4, 5] 的顺序切割的情况如下所示。
第一次切割长度为 7 的棍子,成本为 7 。第二次切割长度为 6 的棍子(即第一次切割得到的第二根棍子),第三次切割为长度 4 的棍子,最后切割长度为 3 的棍子。总成本为 7 + 6 + 4 + 3 = 20 。而将切割顺序重新排列为 [3, 5, 1, 4] 后,总成本 = 16(如示例图中 7 + 4 + 3 + 2 = 16)。
- 示例 2:
输入:n = 9, cuts = [5,6,1,4,2]
输出:22
解释:如果按给定的顺序切割,则总成本为 25。总成本 <= 25 的切割顺序很多,例如,[4, 6, 5, 2, 1] 的总成本 = 22,是所有可能方案中成本最小的。
2.3.3 解题思路
思路 1:动态规划
我们可以预先在数组 种添加位置 和位置 ,然后对数组 进行排序。这样待切割的木棍就对应了数组中连续元素构成的「区间」。
1. 划分阶段
按照区间长度进行阶段划分。
2. 定义状态
定义状态 表示为:切割区间为 上的小木棍的最小成本。
3. 状态转移方程
假设位置 与位置 之间最后一个切割的位置为 ,则 取决与由 作为切割点分割出的两个区间 与 上的最小成本 + 切割位置 所带来的成本。
而切割位置 所带来的成本是这段区间所代表的小木棍的长度,即 。
则状态转移方程为:
4. 初始条件
- 相邻位置之间没有切割点,不需要切割,最小成本为 ,即 。
- 其余位置默认为最小成本为一个极大值,即 。
5. 最终结果
根据我们之前定义的状态, 表示为:切割区间为 上的小木棍的最小成本。 所以最终结果为 。
思路 1:代码
class Solution:
def minCost(self, n: int, cuts: List[int]) -> int:
cuts.append(0)
cuts.append(n)
cuts.sort()
size = len(cuts)
dp = [[float('inf') for _ in range(size)] for _ in range(size)]
for i in range(1, size):
dp[i - 1][i] = 0
for l in range(3, size + 1): # 枚举区间长度
for i in range(size): # 枚举区间起点
j = i + l - 1 # 根据起点和长度得到终点
if j >= size:
continue
dp[i][j] = float('inf')
for k in range(i + 1, j): # 枚举区间分割点
# 状态转移方程,计算合并区间后的最优值
dp[i][j] = min(dp[i][j], dp[i][k] + dp[k][j] + cuts[j] - cuts[i])
return dp[0][size - 1]
思路 1:复杂度分析
- 时间复杂度:,其中 为数组 的元素个数。
- 空间复杂度:。